第1284章 却之不恭-《大明元辅》
第(1/3)页
高务实忍不住有些好笑,不到二十岁就担心自己老了?开玩笑,我眼里的二十岁不过大一大二的年纪,完全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好吧!
至于后世有些人说“古人老得快”,其实那是个误会,普通人拼命劳作当然可能老得快,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乃至于公主殿下,她们凭什么老得快?说句不好听的话,人家连化妆品都是纯天然、纯手工的精品,有什么理由会比现代人老得快?
要说古人有时候会意外死于一些当时无解的疾病,这倒还说得过去,但要说老得快那就过分了。古人里老得快的一定是生活艰苦的民夫民妇,不可能是锦衣玉食的“肉食者”。古代的上流社会所能享受到的物资条件,除了没有后世的高科技产品之外,其实并不比后来人差。
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,黄芷汀出嫁的时候,光是陪嫁的丫鬟都有近三百人,这三百名少女连生命权都归属于自己的主人,这在后世不敢想象吧?
由此也可以想见,越是在古代,不同等级的人物所享受的社会资源差异就越大,后世在这个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反倒还小一点——你哪怕是坐私人飞机的富豪,也不会给自己家里准备数千仆佣不是?
就说正在高务实面前的永宁公主,高务实看她的模样也只是刚刚脱了稚气,甚至这多半还有她故意穿得成熟的原因。
想到成熟,高务实才注意到永宁公主今天的发式用的是盘发。
对古代人来讲,一头长长的黑发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,“更是顽强的具有极大民俗惯性的心理载体”(注:这句话出自《中国古代妆容配方》)。山之草木人之发,古人对头发的看重是后人很难想象的。
大明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政权,加上又是由蒙元恢复中华,因此建朝伊始便十分注重对不符合汉族习俗的礼仪进行整治,多采用和恢复了唐宋时期的制度和习俗,发型服饰都秉承“上乘周汉,下起唐宋”的原则。从后世已有资料来看,明代女子的发式虽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样,但也具有鲜明的朝代特色。
明朝初期延续前朝发型,待嘉靖年间,妇女的发式出现了创新:“桃心髻”是此时流行的发式,女子首先将发髻梳理成扁圆形,再在髻顶饰以花朵。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,且将发髻梳高,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。“桃花髻”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,有诸如“桃尖顶髻”、“鹅胆心髻”及仿汉代的“堕马髻”等。
除此之外,明代女子也常用假髻作装饰,假髻比原来的发髻要高一半,戴时罩在真髻上,以簪绾住头发,再装饰以头面。明末这类发饰的样式更加丰富,有“懒梳头”、“双飞燕”、“到枕松”等各种不同样式,甚至制成成品直接出售。此外,还出现了头箍,即额帕(明朝首创)、牡丹头、双螺髻等也很流行。
永宁公主大概是因为没什么机会出宫,她今日的盘发谈不上新潮,就是较为常见的桃心髻,发式上有八道金丝走线,点缀着一些珍珠,雍容华贵。
按照高务实的审美来说,这发式看倒是好看,但其实过于正式了些,而且永宁公主本身面嫩,这样的发式妆容倒有些小女生故意扮成熟的感觉。(注:本身桃心髻并不算是特别显成熟的发式,老版《红楼梦》电视剧里林黛玉常见的发型就是桃心髻。)
或许是发觉高务实的神色有些揶揄,永宁公主有些紧张,问道:“你笑什么?”
“我是在想,你看起来和初见之时本来并无什么差别,只是改了个发式而已,怎么就会有这种想法?”
永宁公主放下心来,但却问道:“你还记得我们初见时我梳的什么发式?”
“记得,当时是双螺髻,而且用的金线很少。”高务实的记性看来的确不错。
永宁公主听得开心,暗忖:原来他那时候就注意到我啦。
口中便问:“那你喜欢哪一种?”还没等高务实回答,又补充道:“现在宫里好多人都在学牡丹头,你知道吗?就是从苏州流传过来的那种,听说很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呢。”
高务实笑道:“你梳出来都好看。”
永宁公主心里甜滋滋地,嘴上却道:“胡说,她们说牡丹头需要的头发太多了,就算留到三十岁都未必够,所以都要买假髻。我也让人留意过,但还没有买来。”
高务实当然见过牡丹头,不过那假发在他看来过于夸张了些,他并不是很喜欢。这牡丹头乃是高髻的一种,的确是从苏州开始流行此式,后逐渐传到北方。尤侗诗说:“闻说江南高一尺,六宫争学牡丹头。”
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,形容其发式高大,实际约有七寸,鬓蓬松而髻光润,髻后施双绺发尾。此种发式,一般均充假发加以衬垫,不然正常人的发量多半不够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