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朝归倭附(卌二)内阁觐见-《大明元辅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虽然从秦朝以来,中国就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,但华北、东北、西北、青藏、云贵、江南等板块却因为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,天然存在着撕裂的风险。

    为了确保对各板块的控制,中原王朝除了驻军、分封等手段外,还在云贵川等地推行改土归流,潜移默化地增强帝国的控制力。而对于都城的选择,就更是统治者意志的重要体现。

    秦朝以来,天下之中的八百里秦川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建都首选。而后随着地理环境的恶化,帝国政治中心开始逐渐东移。到了隋唐,大运河的横空出世也为经济重心的南移,以及政治中心的继续东移和北移提供了可能。

    北京之所以从元朝以来始终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都城,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华北、东北和西北三大板块的交汇之处。后世所谓北京“处在鸡脖子要害位置”的说法,其实说穿了就是指它这个三大板块交汇处的关键地理位置。

    当然,现在的大明版图并不是雄鸡形状,所以高务实必须以大明为例来给朱翊钧说明。按照高务实的解释,华北是南方的屏障,东北是华北的犄角,只有同时控制华北和东北,才能够对西北的少数民族形成优势。

    一旦东北有变,比如大明原先撤销奴儿干都司,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对西北,尤其是对蒙古高原的优势很快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其实,对于元清两个将蒙古高原纳入疆域的王朝而言,东北、西北和华北又互为犄角,一旦其中一方有变,比如明朝夺取华北,逃回蒙古高原的元朝很快又失去东北,进而全面瓦解。

    清朝晚期的情况也大同小异,当漠北蒙古被沙俄染指后,东北不再是安全的老家,清朝很快风雨飘摇。当然,高务实举例说明的时候只能举例元朝,但这也就够了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正因为三个板块缺一不可,尽管北京地处北方,从建都的角度来说,气候条件并不优越,甚至还需要南方供给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,但却始终被青睐。

    其实高务实内心里看得更远一点,因为他知道原历史上沙俄和苏联撕裂蒙古后,斯大林一心想将蒙古作为两国缓冲,但这种局面却造成了现代版的“天子守国门”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而在蒙古问题木已成舟的情况下,保住东北就成为北方乃至全国安全的最重要问题。

    而朝鲜,就是最能影响东北安全的因素。因为东北地形整体从西北向东南倾斜,靠近朝鲜的东南部分比西北部分的气候更优越、人口更稠密,乃是东北的重心所在。

    至于说日本可能的侵略问题,说实话反而不是高务实考虑的重点,因为按照他的规划,将来的日本不存在还有侵略朝鲜半岛、继而侵略大明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更外部的侵略可能呢?比如说西方殖民者,高务实也没有太担心,毕竟南疆体系就是他对此做出的应对。

    ----------

    感谢书友“曹面子”的打赏支持,谢谢!

    感谢书友“曹面子”、“初次登录”、“云覆月雨”、“杰出来说”的月票支持,谢谢!

    感谢书友“书友151019194830683”的12张月票支持,谢谢!

    ps:这章是补发昨天的,昨晚因病休息了,今天下午才见好,非常抱歉。今晚的更新应该不会受到影响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