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4章 全民同心-《明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们也是被压迫、被剥削的对象,始终饱受疾苦。

    帝国来与不来,他们的生活都是一样的,始终看不到希望。

    相反他们还会因为同族同语言的关系,受到本地士绅和地主的蛊惑,将对生活的不满转嫁到帝国头上。

    当初大明在安南就是这样被搞的焦头烂额,最终不得不撤军的。

    大明的朝廷因为同样是地主阶级,所以无法看清其中的本质,但帝国却不一样。

    新兴的资产阶级本就对霸占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充满敌视,能够痛快消灭,那还等什么?

    相比起普通百姓,把本土的地主阶级铲除一空,也就等于是让当地失去了反抗的土壤。

    虽然地主阶级势力强大,不甘心灭亡的情况下造成的动乱也更严重,但只是一时的。

    有国防军强大的武力支撑,帝国根本不怕动乱,相反还能够通过战斗彻底消灭地主和士绅。

    再一个,安南的地主和士绅对帝国也不太了解,一开始并没有什么防备。

    帝国的官员们充满利用了这种信息差,上来就是风卷残云的霹雳手段,完全不给地主、士绅反应和应对的时间。

    大批大批的地主和士绅被消灭,地位底下的商人得到扶持,备受压迫的农民得到好处,安南迅速开始变天。

    哪里的人都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得到好处的情况下,屁股都会迅速转变。

    从安南统治阶级手中缴获而来的巨大财富,被帝国官员进行了细心而妥善的处理。

    大型资产要么转卖给了帝国商人,要么和帝国商人合股,从而得到帝国商人支付的好处,转化为了国防军作战的军费。

    帝国商人早就对安南的财富垂涎三尺,怎能放过这个机会?

    有实力的单打独斗,实力不足的就联合起来,组成集团公司下场。

    比如潮汕商人就联合起来,从政府手中购买了岘港码头百分之四十五到股权,也让政府收入了一百八十万元。

    光是这一笔生意,就完全抵消了陆战一师的军费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广西和云南甚至由当地政府出面,组织起来购买了红河平原大约两百万亩的耕地。

    这些耕地有效解决了云、桂两省耕地不足的窘境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