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花钱是一门平衡的艺术-《超值金版-我贫穷,我奋斗大全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给你才怪呢!

    如果不懂就在商场买,多花点钱落个心安。

    如果价格没商量了,就尽量多要赠品。

    大家尽量多凑几个人团购,也可以拿到比较优惠的价格。

    方法可以找熟人、朋友,也可以网上拼。

    京城兴起了所谓“拼族”,拼车、拼饭、拼购,提高的是生活质量,省的是自己的银子。

    这是大家互惠互利的事。

    但是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
    理智购物巧送礼

    年末年头,俗称年关,这个时候,节日突然多了起来,元旦、春节、元宵节……一个接一个热热闹闹地到来,又一连串“黄金购物期”抢滩街市,市民们忙着大包小包往家里搬,商家们也趁机而上,推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,以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,“清仓”“狂甩”“买200送200”等诱人的促销字眼令人心动。

    不能否认,有些商家是“动真格”在让利,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不法商家借此大耍花招。

    在此提醒消费者:要冷静对待促销广告,理智消费,以免陷入商家的促销陷阱。

    谨慎一:购物返券

    在广东某市闹市区的一家商场内,“买200送200”的海报张挂在显眼处。

    如果仔细查看,你还可以看到那第二个“200”后有三个字号特小的字--“购物券”。

    与该商场相邻的一家服装专卖店,也同样打出了相类似的海报,其内容大意是“买265元送足纯金生肖座”。

    据工商部门介绍:年底,以购物返券方式促销的商家数量极多,涉及商场、便利店、超市、餐饮店等。

    “购物返券”听起来很“诱人”,但事实上,其目的在于诱导消费者循环购物--因为那些返还给消费者的“代币券”,往往要求消费者在第二次用现金消费到规定的消费金额后,才能使用。

    而有些“代币券”则是必须消费由商家指定的某些商品。

    谨慎二:打折优惠

    打折永远是商家“拉拢”顾客的重要手段,而事实上,由于信息的不平等以及进货渠道的不同,顾客们根本无法知道货物的原价是多少。

    于是,一些商家们“钻空子”,搞“假打折”--将原价提高后再行打折,如此一来,价格是明降暗升。

    在汽车站旁,一家张挂着“年底清仓大甩卖”的服装店,明眼人进该店买衣服时却发现,其衣服并没有比平时便宜多少,有些反而是更贵了。

    谨慎三:特卖场

    近段时间,一些城市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家“特卖场”。

    在广东某市的一家鞋类特卖场,门口摆了一些款式陈旧的运动鞋,40元钱一双,见是“特卖场”,不少消费者便走进该店,但立刻有不对头的感觉,因为该店里面一般的鞋子,其价格也要价在188元以上。

    笔者粗略算了一下,此类“特卖场”在附近就不下10家。

    而令人生疑的是,一些“特卖场”整年下来都在搞“特卖”。

    对此,一家商家透露称:“挂个特卖字眼可以吸引人气,因为大家一看到有‘特卖’都会觉得这里的东西会比较便宜些。”

    谨慎四:买一送一

    “买一送一”乍看起来,还挺抢眼的。

    而事实上,你买一件衣服,商家不一定就会送一件衣服给你,而可能是送一份小礼品、小贺卡之类的东西,而有的则是“劣质货”。

    在机关工作的陈先生说,数日前,他在一家服装店买衣服,因为是“买一送一”,所以买了两件衣服,商场便送了两件衣服给他。

    他高兴地拿回家给老婆看,老婆责怪他说:“那四件衣服加起来也就是两件衣服的价钱!”

    对此,一位行内人士说:“买一送一”实际上是一种“搭售行为”,精明的商家在“买一送一”幌子的后面,已经把两个商品的总价加到了一个商品上。

    谨慎五:购物抽奖

    近一个时期,抽奖之风在一些城市刮得“呼呼作响”。

    以广东某市为例,不管是闹市区一商家的“小车特等奖”,还是汽车站附近的“摩托车特等奖”,大大小小的商场打出的“购物可抽奖”“100%中奖”等,都把消费者的心撩得痒痒的。

    而这些奖品的真实性、质量好坏及抽奖过程是否公正等问题普遍遭到人们的质疑。

    对此,笔者曾向一些商家求证过,但大多数商场老板对此都讳莫如深,避而不谈,其中特别令人质疑的是,那些商场有奖促销的海报一张比一张大,但究竟特等奖的得主是谁却始终是没有“下文”的。

    谨慎六:年终不退货

    近日,李女士在一服装店买了一件衣服,回家后却发现衣服有被人穿过的痕迹,而且连商标都没有。

    因怀疑该衣服是被店员穿过后再卖出来的,李女士立即拿着这件衣服找到商家要求退换。

    店里一位女老板当即指着收银桌前的“年终概不退换货”的红纸,振振有词地说:“没看见我们年终是不退货、换货的?”

    李女士无奈之下要打电话投诉。

    听说工商执法人员要来了,那名女老板忙叫工作人员给李女士换了一件衣服。

    对此类行为,工商人员表示:“年终不退换货”只是商家的“单方面规定”,如商品有质量问题时,消费者可理直气壮地要求商家退货、换货。

    谨慎七:最终解释权

    各商场、超市的促销海报底部,无一例外地都用几个小字标着“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所有”等字样。

    对此,工商人员表示:这种“最终解释权”其实只是商家规避责任的一个挡箭牌,一旦在促销活动中与消费者发生纠纷,商家便会以此为借口,为自己开脱。

    基于此,消费者在消费前需向商家了解促销活动的有关细节,而一旦发生纠纷,应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。

    送礼要送得别出心裁

    新春佳节,走亲访友,赠送礼物表心意是人们的一大习俗,因而许多人觉得过年不如说是“过礼”。

    该送什么礼,如何送既实惠又体面,既让对方受之自然又感到欣慰呢?

    送健康、送心意

    新婚不久的黄小姐这几天很为送礼发愁,自己成家了,买些礼物送给父母和公婆,是免不了的,在商场逛了一大圈,也不知买什么好,保健品眼花缭乱,但搞不清楚哪种适合送给长辈,只送“利事包”吧,又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
    这种临近春节为送礼大伤脑筋的人大有人在,而我们发现,“送老人健康、送孩子知识、送朋友心意”仍然是大多数市民的送礼原则。

    父母辛辛苦苦了一辈子,子女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人家身体健康,红包、保健品也因此成为赠送长辈最普遍的礼物。

    王先生老家在外省,每次春节回家都会送上一个大红包并购买补品送给父母表达心意。

    林先生是本地人,他计划送给父母的礼物是红包、茶叶及保健品。

    如今的保健品多种多样,在选购前一定要弄清楚这些保健品适合什么样的人群,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任何一种保健品都适用的,也可考虑购买如跑步机、按摩椅等健身器材送给长辈。

    包压岁钱给小孩子是大多数人的做法,但如果能送一些对孩子有益的书籍和学习软件,相信孩子会记住这份不一样的礼物的。

    至于送朋友,礼物不在豪华在于新颖、投其所好,一盆鲜花、一幅字画、一件别致的工艺品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    年年送礼年年不同

    送礼贵在新意,我们应别出心裁地挑选,既实惠又体面,聪明的人即使花较少的钱也能收到最好的效果。

    热恋中的小林寻思着为女友小洪挑件礼物,在街上苦苦寻觅他们发现了蜡手店。

    小店老板把小林和小洪的手摆成一个紧紧相握的造型,然后把手小心地浸入一种特别的蜡中,5秒钟后迅速拿出,放入冰水中降温,再风干10秒,最后慢慢退出蜡模型,一只蜡“手”便出现在眼前。

    蜡“手”晶莹剔透,既经济又可永久珍藏,女友喜出望外。

    近年来,诸如一些用巧克力做成的鞭炮格外受欢迎,不仅喜庆还能品尝,可给孩子多买几串。

    从外地打工赶回过年的小许,则出其不意地送给父母两份“春节游”的旅游协议,夫妻俩虽嘴上怪他不提前告知,心里却喜滋滋的,平常俩人忙忙碌碌,没空也舍不得花钱去玩,儿子请他们“潇洒游一回”的礼物的确是一个特大的惊喜。

    带个女友回家过节

    其实父母的心愿莫过于过年时一家人能团团圆圆、欢欢喜喜聚在一起,有没有礼物并不重要。

    小强快三十了,在外工作5年,还是孤身一人,家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婚事。

    今年小强和一位江西的姑娘相爱,小强觉得时机成熟了,便邀请女友一同回家过年,刚开始女友因害羞一再推辞,后经过不断地劝说才答应。

    小强的父母听说未来的儿媳要来,高兴得合不拢嘴,天天盼着他们早点回来。

    小强问起要带什么礼物时,母亲说:“还要什么啊,把女友带回家,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了。”

    谨慎购买流行商品

    流行的不一定是永恒的,记住这一点可以理智对待流行商品。

    流行商品一般指本年度或本季流行和时髦的商品,多是衣服、鞋类、饰物和一些日用品。

    盲目追赶潮流,购买大量的流行商品有一些弊端。

    流行商品大多是时尚产品,既容易流行,当然也容易过时。

    一旦过时,就会失去其魅力,随之降低或失去使用价值。

    流行商品大多款式新颖、别致,刚推出的时候非常具有诱惑力,价格会很高,而一旦流行风退却后,价格会猛跌。

    流行商品之所以流行,是因为它迎合了大众的口味,所以过于大众化,穿用起来缺乏个性色彩。

    如果你十分注意个性风格,这种商品一定要回避。

    某种商品一旦流行,会被大量仿制,其中不乏粗制滥造者,令人真假难辨,购买时稍不注意就会买回劣质假冒货。

    所以,对于大规模流行的商品,选购时一定要慎重考虑.尤其是在准备怀孕期间,切忌盲目追赶时髦的心理,因为怀孕和产后,身体会有很多变化,流行衣物买多了,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

    谨慎购买打折商品

    季末(夏季货品6-8月,冬季货品12-2月)、周末、店庆、节日……摸清每个牌子的打折习惯,一些常年不打折的品牌具有保值性,只要看好,随时可以买;一减再减的牌子,8折、9折可以再等等;一般太常见的尺码,7折时便要动手了;选择大商场、名牌店,质量有保证,还能以打折价享受名牌设计。

    适合自己及家人的风格、体型的款式,应当早就心中有数,在购买时要注意服装吊牌上的成分和价格,有时有些商品即便打三折,但因底价高,依旧不划算。

    高档服装如皮装、羊绒大衣、西装等,不会一两季便淘汰,趁打折时选择适合个人风格的基本款式,可以穿好几季;“百搭款”衬衫、毛衣、t恤、牛仔裤等,无太多时装感,可趁打折多买一些;名牌店的围巾、手套、丝巾、皮带、钱包等饰物,只要设计风格适合,可多用两季,不易淘汰,可趁打折买进;套装最好买整套的,同一品牌推荐的一套完整搭配,一般是最精彩的。

    季末打折前先注意下季流行趋势,选择颜色、款式时就会有超前眼光;考虑自己缺哪方面的服装,选择时有方向性。

    其它如“食”、“住”等方面同样可以大打折,“食”的方面,参照“十五的月饼十六买”,“住”的方面,参照“买头买尾”等购物方法,讲究点儿打折艺术,你一定会是赢家。

    但是,在购买“打折”商品时,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:

    1.在购买打折商品时,一定要保持理性购物的心态,在选购商品时,不要单凭价格决定消费,要注意商品的内在品质,精挑细选后再决定购买,另外,也要注意商家出具的打折商品发票的内容,因为如果商家在发票上标明“处理品”字样的,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,处理商品是不享受“三包”售后服务的。

    2.在购买打折商品的时候,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,有的商家把商品的原价提高了几倍,再以打折的名义销售,甚至以所谓的“跳楼价”、“破产价”之类极端措辞引诱消费者上钩,从中赚亏心钱,顾客以为捡了便宜,结果还是上当买了高价货物。

    3.有的商家以虚假的打折诱导消费者,在打折的后面加上“最后一天”的注脚,以哄骗消费者,其实你第二天,第三天……再去,那“最后一天”还是没有过去,“最后一天”成了“天天都是最后”。

    4.在节假消费期间要注意提防“买一送一”等类似的陷阱。

    这种宣传有很多带有格式条款性质的虚假宣传,真正给予消费者实惠的并不多,有的只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所销售的物品。

    在现实中,具体表现为有的“买一送一”要求消费者购买的物品是大件商品,但是赠送的只是不值钱的小商品,更有甚者赠送的只是塑料袋,称这是他们为方便消费者提运商品的“赠一”,令消费者啼笑皆非。

    还有的“买100送30”等,送的是购物券,目的是让消费者循环购物,最终受益的还是商家。

    5.在购买反季商品时要注意选择,保证品质后再决定购买,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的三包期的起算日期从购买之日算起,而消费者在购买反季商品后,一般当时是不使用的,等使用时出现问题,虽然才使用不长时间,但是从购买算起已经超出了三包期,致使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。

    避免冲动性购买

    这里要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,要避免冲动性购买。

    所谓冲动性购买,就是指那些没有经过充分了解、比较,也没有经过慎重考虑,看到别人买自己也去购买,或被一些夸大的宣传所欺骗,一时感情冲动而去购买商品的行为。

    如何避免冲动性购买呢?

    这就要了解我国市场的现状。

    目前,电视机、电冰箱、收录机、洗衣机等产品,有的市场上还供不应求。

    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为了赚钱,生产假冒次劣产品,坑骗消费者。

    对这些情况,消费者要充分估计到,提高警觉,注意鉴别,不要被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所迷惑。

    否则,凭一时的冲动,购买了质量差的产品,过后维修又不保证,那将会带来许多烦恼。

    避免冲动性购买的另一个办法,就是要学点商品知识。

    比如,家用电器的价格一般都是国家统一定价,不是处理品的一般不会以低于国家牌价售出。

    因此,如碰到什么“优惠”、“降价”等等宣传广告,就要注意鉴别,千万不要为贪图小便宜而匆忙购买。

    同时,具备一定的商品知识,对消费者在鉴别商品的质量方面也是很有帮助的。

    每当面对购物冲动,一般应根据下列思考过程进行决定:

    我是否真的需要或是想要这件东西?

    是。

    (跳到问题2)

    否。

    停。

    什么都不要买。

    例如,彩票、万圣节的大南瓜垃圾桶、白煮蛋切排片器等。

    2、能等一会儿再买吗?

    否。

    (跳到问题3)

    是。

    停。

    等一会儿,然后重复问题1和2。

    例如,等完成任务之后再买奶酪。

    通常这时我已经忘记了,或者时间已经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3、我是否已经拥有类似的东西?

    否。

    (跳到问题4)

    是。

    停。

    用那件我已经有的东西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例如,将香蕉面包切片,单独冷藏,拿到办公室去,就不用购买面包圈了。

    4、我是否真的很想要这个东西,甚至愿意延迟我们达到经济自由的过程?

    是。

    (跳到问题5)

    否。

    停。

    不要买。

    买了它可能会更好,但是我不至于想延误我们的目标。

    5、我是否能够买类似但是更便宜的东西来代替?

    不。

    (买吧)

    是。

    买便宜的替代品。

    例如,用大卷的白色手工纸和彩色缎带来代替包装纸;用明信片来代替信封、文具和邮票。

    通过实践,这种思考过程仅需要一秒钟。

    但是,这真的能让人们经过商店的时候少花了很多钱。

    但是广告令人难以抗拒。

    它们不断以新的方式出现,诱惑人们去买那些小玩艺、装饰品和令人喜爱的小东西。

    于是,理智的人们喜欢这些新颖的小东西,更倾向于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最后的决定。

    购买家用电器应注意哪些事项

    在决定购买时要慎重,要尽可能多进行一些调查研究。

    家用电器是结构比较复杂的耐用消费品,买一件,少则百元,多则上千元,普通的家庭,购买这样一件商品,需积蓄很长的时间才能买得起。

    为避免造成“购买遗憾”,在决定购买这种商品时,一定要慎重。

    在购买前,应事先了解商品的性能、质量、价格、规格。

    如条件允许,最好多到几家商店转转,以商品的品种、价格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,从而选择最适合你购买的商品。

    要注意选购在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有保障的厂家的产品。

    由于目前生产家用电器的厂家很多,有的纯属“游击队”、“开关厂”式的企业,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,有钱赚就生产,没钱赚就关闭。

    这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不合格的,且售后服务无保障,其流入市场后,消费者如不注意鉴别,盲目购买,就容易上当受骗。

    因此,选择什么样厂家生产的产品,也是购买家用电器时应注意的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一般说来,国家定点厂生产的产品应该是在质量上、维修上比其它厂家的产品有保障。

    比如轻工部确定的电冰箱生产厂有12个,电子工业部确定的电视机定点生产厂有58个,收录机定点生产厂有69个。

    这些厂生产的产品,主管部门对其质量负责,在维修上也较其它厂有较完备的条件。

    因此,消费者可以先考虑选购这些厂家的产品,千万注意不要选购那些无厂名、厂址、粗制滥造的产品。

    要注意选择在有信誉的商店购买。

    由于一些商店经营思想不端正,商家不讲信用,因此往往对消费者不负责任。

    出售家用电器商品,国家规定必须实行“三包”,有的商店就不“三包”;还有反过来说消费者的“谁让你买的?”

    有的商店货卖完后就关了门,消费者有问题无处找;有的商店本身就是违法的,没有登记就营业;有的商店货售出后,店铺承包给了个人,也不负责了;有的商店哄抬物价、出售冒牌商品,如此等等,这些都属于没有信誉的商店。

    对这些没有信誉的商店,消费者在选购家用电器商品时,就要注意调查了解,不要在这类商店买东西。

    要选择那些对消费者负责,当购买的商品发生了问题,能够给予解决,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商店去购买。

    比如,有的商店具有较完善的售中、售后服务措施,这样的商店可以说是有信誉的商店,消费者到这样的商店买东西,就可以比较放心。

    要弄清商品是否实行“三包”。

    “三包”,但有些商店就是不执行。

    为此,消费者在选购家电产品时,就要注意弄清是否实行“三包”,不买不实行“三包”的产品。

    这样做,一方面是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,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不法行为的一种抵制。

    要注意商品有无生产厂名、厂址、产品合格证等。

    对没有厂名、厂址、产品合格证以及必要的说明的产品,消费者应拒绝购买。

    要注意是否给解,有的商店出售家用电器不让挑,更不给通电试机,这样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侵犯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权利,也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。

    选中了自己觉得满意的家电商品后,还应该称、牌号、价格、货号与商店出售时介绍的情况是不是一致。

    之所以提出这一点,是因为个别商店在推销冒牌商品时,发票上不敢写所冒商品的牌号。

    消费者如能注意检查对照,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,避免上当。

    此外,还应问清包修地点,索取包修凭证,以备今后维修时用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