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众学子一听是白马书院创办,还只需一文钱,便好奇买来一份,几人凑在一起看了起来。 哪知这一看,眼睛就被黏在了上面,脚也像长根了一般,一动也不想动了。 “这,这是天静宫宫主写的文章?”第一个买民报的学子目瞪口呆,“她还要创办女子书院!!!” “哎哎哎!我没看错吧,这是余老翰林写的童生考试指导?” “什么?哪个余老翰林?不会是湘州余文圣吧?” “白马书院有几个余文圣?当然就是那位老先生!” ......... 几人挤到一起,伸长脖子看着惊叹着,后面的人看不清,便急忙冲伙计嚷: “给我来一份民报!” “我也要!” “还有我!” 书店内的人和路边经过的人,见他们这般大呼小叫争先恐后,不由都好奇起来。 很快,十几个人,人手一份民报,跟托着大面饼一样,站在书店门口翻看起来。 一边看还一边议论: “余老先生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妙啊,初读觉老生常谈,细读方觉鞭辟入里,不愧是文圣!我若是早读到这篇文章,也不至于在童生试上耽误那么多年!” “原来潞州这次的水患这般严重,官府的邸报上可没记载的这么详细。” “没想到天静宫宫主文章写的这么老练沉稳,若不是看署名,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文章出自女子之手。只是她要创办女子书院这事吧,还真是让人不舒服.......” 一开始,众人只是捧着民报看,后来议论越来越激烈,大家根据各自关注的内容,分成不同的团体议论。 再后来,越来越多的人过来买民报,说起民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