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改良经学-《汉帝崛起》
第(2/3)页
可见此学说损伤的其实是我大汉社稷及朝廷的威望。”
“陛下,天人之说乃至谶纬经学涉及我大汉之根本,牵一发而动全身,臣以为还是莫要轻举妄动为好。”少府杨赐也劝道。
杨赐出身“弘农杨氏”,弘农杨氏为经学世家,传承今文经学中的欧阳尚书,杨赐本人也是天下名儒,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和代表性的。
刘宏暗自摇头,心知还是低估了经学在此时代的影响力,但他并不打算因此而妥协。
“正因为经学乃我大汉之根本,才更不能置若罔闻,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诸卿可曾察觉,经学的一些错漏及牵强附会之言已经成为我大汉的绊脚石,若不能早日移开,迟早会给我大汉社稷带来颠覆性危机。”
见几个儒臣急待发言劝阻,刘宏知道不能操之过急,遂摆手道:
“诸卿放心,朕知道轻重,不会任性而为,朕之意在修订、整理经文,又非完全弃之不用。
说句心照不宣的话,这天下有见识的儒士,十有八九都清楚经学中的问题,不过是因为个人传承、立场、利益、私心等缘故,而选择视而不见罢了。
包括卿等在内,不也都在传承今文经学的同时,兼修古文经学么?”
刘宏这话说得就有点露骨了,直接把儒士们的私心给剖开了,包括大儒杨赐在内的多数大臣都漏出了尴尬的神情。
可他们还没法反驳,因为事实就是如此。
自光武以来,今文经学成为官学,一直被朝廷所推崇、利用,是儒学的主流,传承今文经学的各学派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和话语权,一边打压着古文经学派,一边又偷偷研习古文经学,纳为己用。
这也是儒家最为厉害之处,他们善于学习、适应力强悍,只要对自己有用的,管他出自法家、道家还是阴阳家、纵横家,都能拿来改头换面,收为己用;
同时他们对于异己者又毫无包容之心,能捏死的就绝不会只打成残废。
为了不使尴尬继续,刘宏很快转移开话题。
“今日,朕要向卿等托以心腹之言,卿等姑且听之。
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。
我大汉社稷已历经近四百年之久,沉疴宿疾无数,积重难返。
朕思之良久,已有革故鼎新之决心,若不能革除弊政,破而后立,振兴汉室不过一句空话而已。”
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……”
尚书卢植喃喃自语,或许是这句话触动了他,他起身拜道:
“陛下实乃圣明有为之君,此社稷幸甚,百姓幸甚!
臣以为天人感应之说早已根深蒂固,天下百姓无不深信之,强行禁止着实不妥。
不若加以改良,使之不再成为陛下及朝廷之羁绊。
臣斗胆举荐一人,或可解此困局。”
“噢?卢卿所言为谁?”刘宏饶有兴趣地问。
“北海郑玄郑康成。”卢植答道。
第(2/3)页